搜索
二十四节气 首页 知识 民俗 查看内容

内容 ·详情

岁时节日之苗族姊妹节

2019-8-22 22:36| 查看: 270| 评论: 0|来自: 网络

每年三月十五的贵州苗族姊妹节,苗语叫"浓嘎良",是指贵州省台江县、施秉县以及剑河县部分地区的苗族人民在每年春季由妇女们主持的吃姊妹饭的节日。节日以青年女子为中心,邀约情人们相聚同吃姊妹饭、跳踩鼓舞、 ...

每年三月十五的贵州苗族姊妹节,苗语叫"浓嘎良",是指贵州省台江县、施秉县以及剑河县部分地区的苗族人民在每年春季由妇女们主持的吃姊妹饭的节日。节日以青年女子为中心,邀约情人们相聚同吃姊妹饭、跳踩鼓舞、游方对歌、互赠信物、订立婚约,真实地展现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变迁过程中男女情爱生活景象。此间,古老悠久的苗族歌舞服饰艺术、剽悍惊心的舞龙斗牛娱乐活动,宁静温馨的农家田间生活与追求返璞归真的现代旅游活动交织互动,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是"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正成为大西南现代旅游经济的一道亮丽风景。

姊妹节的传说

关于节日的来源有众多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展现了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变迁过程中青年男女间热烈奔放的情爱生活和苗族社会在大迁徙历程中婚姻制度的演变景象,也是展示多姿多彩苗族歌舞服饰艺术和丰厚苗族文化底蕴的一个盛会。

1.相传台江县有一个苗族大寨,寨子里的男子们每年都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打猎,很久很久都不回来。寨子里还有众多的妇女孩子和七十个如花似玉的姊妹。妇女们劳动回来就养儿育女,过着她们永远也过不完的日子。姊妹们上山摘果与下田劳作,在家姊妹们还纺纱织布织锦与挑花刺锈,可是七十姊妹们总还觉得缺少了什么,心里总是畅快不起来,因为她们已经到了豆蔻之年了。于是姊妹们又相邀去开田,她们选择了一个水源丰富的地方,把心思转移到开荒造田方面来,开啊开啊,开出了一块好大的田,从这边田胜望不到那边田胜了。于是她们在田里放养了很多很多的鱼,春天来了,他们在田里播了糯米种子,秋天到了,她们打下的糯谷装满了一仓又一仓,酿出了一缸又一缸的糯米酒。吃喝穿戴都有了,可姊妹们总还觉得缺少了什么,很少有歌声笑语。老人们看出了姊妹们的心思,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建议她们把吃不完的糯米和喝不完的糯米酒保存起来,待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用精米制成糯饭,再到田里捉来鱼虾壳螺蛳设宴,招呼远方的青年男子前来吃姊妹饭、喝酒跳舞、交谊择偶。

到了吃姊妹饭的那天,远方的小伙子来了许多。姑娘们殷勤地招待他们,小伙子们也拿出了他们的本事,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又是吹葫芦笙,还进行斗牛、赛马,真是热闹极了。临别时,姑娘们用自己绣的帕子包上糯米饭,送给喜爱的小伙子。高兴而归的小伙子们,过了几天又来到姑娘们的村寨,说是还帕子,实际上带了许多姑娘们喜欢的小礼物表达谢意。从那以后,他们经常来往,互相了解建立了感情,不久姑娘们都找到了自己喜爱的人……

从此吃姊妹饭、过姊妹节的习俗,便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现在它已不仅是妇女们的节日,而且是清水江畔苗族人民,特别是青年男女的共同节日。节日的前一天,每户苗家的姑娘都要为做姊妹节吃的姊妹饭,上山去采野花和野果。远方来的小伙子陪姑娘们上山,帮助采野花野果,在活动中他们互相有了了解。

2.相传苗族从前居住在遥远的东方。后来由于人口增多生活困难和灾荒战乱,被迫不断往西方迁徙,而每逢到一个地方居住一段时间,就有一部分姊妹要嫁出去,再次迁徙嫁出去的姊妹就回不到家了。相见时难别亦难啊,于是他们决定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里,到田里捉来鱼虾,相邀已嫁出去的妹妹们回来和未嫁姊妹们相聚一起,吃一餐姊妹饭相诉衷肠,然后依依惜别,这样相习成了一年一度的姊妹节,俗语:吃了一餐姊妹饭,了却一年相思情。

3.姊妹节的前身是"坡会"。据《姊妹节歌》记述:阿姣和金丹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彼此爱慕,却遭到父母及族人的反对,被父母软禁,逼她嫁回舅家"还娘头"。阿姣不愿嫁去舅家,每天借口上山,用她装针线的竹篮偷偷地藏糯米饭给金丹吃,相约在野外谈情说爱。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苗族男女青年仰慕阿姣和金丹对爱情的执著,纷纷仿效他们上坡相会。姊妹节由此而来。据《苗族古歌》记述,苗族聚居的地区过去都过姊妹节,如今大部分地区已失传,唯有台江县还完整地保留着这一习俗。

施洞地区的姊妹节

台江县域内各支系的苗族过姊妹节的时间不尽相同,大都在正月至五月间。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要数施洞地区的姊妹节。

施洞地区每年农历三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过姊妹节,程序俗成不变。十三日,各村寨的姊妹们都上山去采撷南烛木叶、姊妹花等花草树叶,制作黑、红、黄、蓝、白五色糯米饭。十四日下田捕鱼捞虾,凑钱购买鸭、肉、蛋等,于某家摆设"姊妹餐"宴请外房族的小伙子。十五、十六日是节日的高潮。白天,姊妹们梳妆打扮,穿上最漂亮的衣裙,佩戴最华丽的银饰与小伙子在笙鼓场上跳芦笙木鼓舞;晚上,男男女女相聚于游方场上对唱情歌,谈情说爱。节日结束后,小伙子要回家了,姊妹们用竹篮盛装五色糯米饭,饭里藏匿松针、椿芽、辣椒等爱情标识,把自己的心思和爱情一起送给男子。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又在神秘中,一如《诗经》里描绘的那样:"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视尔如 ,贻我握椒。"

姊妹饭

姐妹节的最大特色就是要吃姐妹饭。

姑娘们做姊妹饭,是将采来的野花野果浸出颜色,用来把糯米饭染成红的、黄的,蒸熟后,糯米饭五颜六色、晶莹透亮,既好看又香软可口。过节那天,家家都吃姐妹饭。姑娘们的心意也都藏在了这秭妹饭里。:姑娘们用手帕或篮子装好姐妹饭,送给两天来陪伴她的小伙子。小伙子打开饭包,如果姊妹饭上放着一对红筷,表示姑娘喜欢他,愿意与他交朋友;如果只有一支筷子,是姑娘婉转地暗示小伙子,不要再单相思了;如果姊妹饭上放着辣椒、葱、蒜,则表明姑娘不喜欢他,知趣的小伙子就该转移目标了;如果姊妹饭上放着树叶和松针,那是告诉小伙子至少还有希望,小伙子应该买些绸缎或丝线送给姑娘,加强联系和了解。

轻歌曼舞五彩缤纷

姊妹节内容十分丰富。各个村寨的歌舞表演即包括踩鼓舞、板凳舞、订亲舞等数10种。歌有情歌、酒歌、鼓歌、等18种之多。规模最大、最令人亢奋的舞是踩鼓。

踩鼓舞是清水江畔苗族节日都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内容。鼓身木制,鼓面蒙牛皮,由两名妇女敲击,鼓声在山寨回荡,激烈而明快,动人心魄,意味着节日的高潮来临了,这时候不论是远方的客人还是当地的人,都会往鼓声聚集,鼓声响的地方叫踩鼓场,人们在踩鼓场上自发的围成几层大圆圈,踩着鼓点,跳着特定的传统舞,故名踩鼓舞。

舞圈当中,最里面的一圈是年轻的未婚少女,他们从头到脚穿带了银制饰品,头戴银冠,颈带几个银项圈,有的还加项链。身穿镶满银饰的红白相间的绣花衣,下着百褶裙,她们不仅是来跳舞的,更是来赛衣,来比美。看谁的刺绣美、图案美,银饰美。由于"美"的观念,使他们头上身上的银饰,至少有七、八斤重,把人包裹起来,只露出脸蛋,因此他们的舞步很轻缓,一步一步地走,任人品头论足;中间一圈是少妇,他们穿着自己制作的盛装,带着银饰;外边两圈是男人,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年轻人穿便衣,老年人多穿长袍;男人们的舞步明快而激烈,少妇们的舞步健美而豪放。 有些老 人喝了些酒,微闭双眼,舞步却夸张而幽默。每一个来苗寨做客的游人都会被感染,情不自禁的加入到跳舞的队伍中去。

踩鼓舞的舞姿变化多样,但步子却基本相同:时而走三步退两步,时而一步一回头。传说,苗族在远古时代居住中原,在一次部落战争中战败后,被迫长途迁徙,为了寻找一片安身的乐土,经洞庭湖来到贵州。踩鼓舞中欲走又止,几步一徘徊的舞步,再现了苗族祖先在大迁徙中艰难跋涉,留恋故土的情景。而妇女们穿戴的银项、手锣、项圈、银镶片、则是过去苗族人在部落战争中被俘时戴枷锁、镣铐和苗民反抗起义时披挂盔甲的演变。

天黑时,踩鼓舞结束,人们带着跳舞的余兴,领着远方的客人,到自己家去吃酒,谁家没领到客人,将被视为不好客。

苗女头饰源于崇拜

台江苗族服饰,为黔东南苗族服饰的主要代表。各种服饰汇集一起,异彩纷呈。这里没有专业模特,上台展示自己的苗家姊妹,不走猫步,以歌为韵,以鼓为拍,以舞亮相,没有矫柔,更无搔首弄姿,清新自然,令人耳目一新。苗家美女与多彩服饰浑然天成。最夺目的服饰是银角头饰,它其实就是牛角的美化。苗族是蚩尤的后代,因蚩尤爱牛敬牛,故苗家最典型的头饰是牛头从草间花丛中冒出,苗女银角头饰中高高扬起的两弯水牛角,是苗族美丽至尊的象征。过去,只有寨花才能戴这样的头饰。如今苗家美女如云,故成群结队带银角头饰的苗女随处可见。

水上飞起龙和牛

服饰展示令苗家女人出尽风头,独木龙舟竞渡却使苗家男人大展威风。施洞独木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整个舟由一棵大松树干凿成,能容纳30人,约长20米。独木舟舟头雕凿成龙头牛角,披红挂彩。水手们群体呼号,上舟入水,寨老扬竿站舟头击鼓,水手着苗紫装左右站立划桨,随鼓呼号,身倾桨翘,飞舟竞渡。

就这样,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八,便成为海南苗家村寨姑娘与小伙子们共同欢度的美好节日姐妹节日。

苗族姊妹节已在台江民间盛传了几千年,如今姊妹节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都有大批海内外专家学者、游人前来旅游观光。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二十四节气网无关。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热点 ·排行

  • 月排行
  • 周排行
  • 日排行

广告 ·推广

Copyright  © 2001-2013:二十四节气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言论!

Powered by discuz!X3.5|Licensed备案信息:备案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