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二十四节气 首页 时令 查看内容

内容 ·详情

一个有仪式感的当代人如何过节气 ?

2022-11-7 00:04| 查看: 227| 评论: 0|来自: 澎湃新闻

“过去的诗人想不到自己会被后世反复诵读,以此想象岁时秩序井然的旧日——但我却想让未来的人知道,我所生活的世纪,仍有无数热爱生活的中国人,认真而有仪式感地活在当下。”《风日有清欢》是作家文珍对自己跨时三年的阅读、生活、观察世界的记录,借与廿四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破题,读书、远游、觅友、怀人,昨 ...

“过去的诗人想不到自己会被后世反复诵读,以此想象岁时秩序井然的旧日——但我却想让未来的人知道,我所生活的世纪,仍有无数热爱生活的中国人,认真而有仪式感地活在当下。”

《风日有清欢》是作家文珍对自己跨时三年的阅读、生活、观察世界的记录,借与廿四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破题,读书、远游、觅友、怀人,昨日之诗与今日之事互为观照,于四时风物留心日常情境,古老节气亦可作体察当代生活的新刻度。

1

一转眼,立冬的日子就要到了。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是说。此处的藏,有秋收冬藏之意。所以立冬,大抵是万物避寒藏身的开始。

随着天气转寒,对于温暖事物就无比渴望,比如冒着热气的金黄的烤红薯,比如咕嘟咕嘟滚着热泡的火锅,再比如从寒冷室外进到屋子里时的一杯热茶。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这首小诗此时最应景不过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Teaspace gallery

但若是要问,对于节气有什么明显感受,我们中的大多数却又变得好像对此缄口不言。毕竟连古人都说: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

当现代人三点一线间,在通勤路上,偶然被一树黄叶、草木凋零的景象吸引时,才恍然惊觉:寒冷的季节,已翩翩而至。

原来,在那些你几乎注意不到的地方,自然在按节气时令更替轮回,无比规律地变化着。不管这个世界如何动荡,廿四节气构成一年,大概是我们日常生活最稳定的支点。

2

“二十四节气”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一期一会,从不辜负。

古人把节气要做的事写进诗里。

什么时候该耕种了?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观田家》中写:“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春分是植树的好时节。清代宋琬《春日田家》写道:“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写明了春分时节古人植树的情景。清代山西的《文水县志》也记载:“春分日,酿酒拌酷,移花接木。”

现在来看,节气对农耕生产的指导延续至今,比如农民仍是以节气来确定收割庄稼的正确时间。

《四个春天》

节气,是古时生存方式,也是生活方式。

准备应季的衣服一直是古人的头等大事,唐代陆游诗中写:“谷雨初过换夹衣,园林零落到蔷薇。”而“春捂秋冻”的养生之道大家就更不陌生了,意思是劝人们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让身体适当地过度,与自然环境温度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至于具体捂到什么时候?也有一定讲究。

苏轼就曾在《癸丑春分后雪》中吐槽司春之神不按常规来:

“雪入春分省见稀”,意思是春分下雪确实少见;颈联“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即春神不按常规来安排季节物候,竟然还巧发阴谋,暗设玄机。以后大自然更难预料了,也要留着御寒的衣物,防止乍暖还寒。

宋 梁楷《蚕织图》局部

在现代,立冬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一个节气,稍微有点儿讲究的可能会吃上一顿饺子,顾不上的也就过去了。穿越回千年的“风雅宋”,宋朝人却是把节气过成了节,许多的节俗都跟新年有得一比。

比如立冬这天,“冬藏”是这样一幅景象,《东京梦华录》载:

是月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宫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食用。于是车载马驮,充塞道路。时物:姜豉、枼刂子、红丝、末脏、鹅梨、榅桲、蛤蜊、螃蟹。

【译文】

到这个月立冬。立冬前五天,西御园向宫里进献冬菜。京城一带气候寒冷,到了冬天没有蔬菜,上至大内,下至民间,都会贮藏冬菜,以备冬天之需。每当售卖冬菜的时候,大家都是车载马驮,堵住了整个道路。时令的物产有姜豉、姜豉(枼刂)子、红丝、末脏、鹅梨、榅桲、蛤蜊、螃蟹。

收藏专家、文化学者马未都曾说:古人有多重视24节气,现代人完全理会不了,能懂的人已经很少了。“今天因为有公共媒体,不停地提示每一个节气的到来,所以我们对二十四节气基本上了如指掌。现在的中国人注重节气,但是不注重物候。”

古人认为每一个节气后面跟着三候,初候、二候、三候,每候五天,每五天一个变化,这种变化比如草泛绿了,叶子滋芽了,花开了。

宋 佚名《盥手观花图》

“物候”这个词在现代生活中几乎不用,但如果读诗歌你会发现,古人对于物候的观察细微到了极致。

杜甫写《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夜里刮风下雨了,第二天清晨去看那树头的花被雨水浇得红润一片,只见沉甸甸的花朵开满了锦官城。

七十二候物是生活哲学,带来观察这个世界美丽景象的不同角度。它提醒我们,关心每一个具体的日子,品出真真切切的滋味——独属于你的生命体验。

3

一个有仪式感的当代人如何过节气?节气,又带给人哪些生活的哲思。

最近随着天气渐冷,大家的心情好像没有以往那么活跃了,这种“季节性抑郁”不只是现代病,在文章《》中,作家文珍写到古人的“伤春悲秋”:

王国维喟叹,“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离开了就是再也回不去了……对别有怀抱的伤心人来说,任何失去都可能会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再也等不及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这其实也体现了中国重要的哲学概念:应气之变。四季的更迭,生发出万物之变,只有学会顺应天地之气,内心才能豁达。为什么现代人更容易焦虑,抑郁,也许是因为过于脱离了自然。

纪录片《风味人间》

在《》一文中,她曾分享秋分蕴含的人生哲理:

“据说住在赤道的人,一年之中会有两天,正午十二点低头看不到自己的影子。”

这样看来,即便在赤道地区生活的人,也只有两天的正午没有阴影。

一天用于分开秋天。一天用于分开春天。

一天用来忘记,一天用来记住。记住所有的伤心、混乱,懊丧,起伏,明亮背后的黑暗。忘记自己是重要的。

节气也给我们很多饮食上的指引。有句老话叫“不时不食”,即建议人们饮食要顺应四季变化,应时令、按季节而食。

立冬这个节气,好像总归逃不掉螃蟹的腥香。而吃蟹自古便是文人也不反感的雅事。张岱或梁实秋爱吃蟹,李渔每年一到夏天就要拼命攒买命(蟹)钱...

据说吃蟹的最高境界,是花一下午辰光仔仔细细拆开一只蟹,并不借助蟹八件之类物件,光以子之爪攻子之螯,吃净最后一丝肉,还能完整地拼回一只蟹壳,方不穷形尽相,又不辜负美味。

《风日有清欢》

作者: 文珍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22年11月

有一种说法是,“出门即旅人”,人总是渴望去看各种各样的风景,那么把每一次出行当作寻找奇妙际遇去对待,当怀着这些对节气的感知走出门去,也许你能感悟出一些不同的风景和日常。

原标题:《一个有仪式感的当代人如何过节气 ?》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二十四节气网无关。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热点 ·排行

  • 月排行
  • 周排行
  • 日排行

广告 ·推广

Copyright  © 2001-2013:二十四节气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言论!

Powered by discuz!X3.5|Licensed备案信息:备案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