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二十四节气 首页 节气 立夏 查看内容

内容 ·详情

立夏古俗

2019-11-1 10:47| 查看: 694| 评论: 0|来自: 网络

立夏是四月节。过去,立夏是受朝廷重视的日子,根据《礼记日令》说,皇帝陛下在立夏这一天,必须率领文武群臣到南城郊外去迎夏。朝廷对立夏为什么有这样隆重的仪式?中国以农立国,自占以来,有“春耕夏耘”的农训。 ...
立夏是四月节。过去,立夏是受朝廷重视的日子,根据《礼记日令》说,皇帝陛下在立夏这一天,必须率领文武群臣到南城郊外去迎夏。
朝廷对立夏为什么有这样隆重的仪式?
中国以农立国,自占以来,有“春耕夏耘”的农训。春天插秧是禾稷的肇始,非常重要;秧菡成长,到了夏季,除蘼芜草,推荡禾垅,也是不能忽略的工作,芦跚《,就没有秋割冬藏的收成。民以食为本,粮食是国家的根本,朝廷怎么能够不加重视?
这是理性的说法。若照《礼记日令》记载,皇帝迎立夏于南郊,本是一种祭祀。《通鉴》有云:“汉明帝永严二年,是岁,初迎气于五郊。”
《续汉书》日:“迎气,五郊之兆:四方之兆各依其位。中央之兆在未,坛皆三尺。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白芒,车服皆青,歌青阳,八佾舞云翘之舞。妒夏之日,迎夏于甫郊,祭赤帝祝融,车服皆赤,歌未明,舞如迎春。”

町见皇帝到南郊去祭祀的冲是祝融。为什么又必须是南郊呢?
南是祝融的方位,属火;祝融本身就是火神这样,不是很明白就勾勒出一幅图画了吗?南方、火神、赤帝、祝融,夏天,相互连系起来,实际上二指的就是太阳二且看后面的一节神话一一女娲之后,不知道隔了多少年代,又出现了一个大种,就睦太阳神炎帝。他和他的玄孙火神况融共同治理着南方12000里内地方,是南方的上帝。,据说他和黄帝本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当炎帝出现在世间的时候,尺地』二的人类已经生育繁多,自然界出产的食物/1:够吃r。仁爱的炎帝才教人类怎样播种五谷,用自己的劳力来换取生活的资料。那时候人类共同劳作,互相帮助,收获的果实大家均分,感情像兄弟姊妹般地亲切。炎帝又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来,使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便j、愁伙食。大家感念他的功德,使尊称他做“神农”。传说他是牛的头,人的身子,这大约因为他在农业上也像几千年来帮助人们耕种的牛一样,特别有贡献吧?
太阳神而兼农业之神的炎帝,据说,他刚刚诞生下来。在他诞生地的周围,完全不需要半点人力,自然就涌现出九眼井,而且这九眼井的水彼此相连,若足汲取其中一眼井的水,其他八眼井的水都会波动起来。当他要教人民播种五谷的时候,从天空中便纷纷降落下来许多谷种。他就把这些谷种收集起来播种在开垦过的田地上。
以后才有了供人类食用的五谷,还有更美丽的说法,说那时候有一只遍身通红的鸟,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禾苗,飞过天空,穗上的谷粒坠落在地上,炎帝使把它们拾起来,种在田里,以后便长成又高又大的嘉谷,这种嘉谷,人吃了不但可以充饥,还可以长生不死。不管这些传说怎样,都意味着神农时代的人已经学会把野生的谷物用人工种植起来了。

炎帝不但是农业之神,同时也是医药之神。因为太阳是健康的泉源,所以和医药也有关系。传说他曾经用一种神鞭,叫做’端鞭”的,来鞭打各种各样的药草,这些药草经过赭鞭一打,它们有毒无毒,或寒或热,各种性质都自然地呈现出来。他根据这螳药草的不同性质,给人们治病?另·种传说则是他亲自去尝昧各种各样的药草,为了尝药,曾在一天当中就中过70次毒。
还有这样的民间传说,神农皇帝尝百草,最后,尝到一种有剧毒的断肠草,终于肠子断烂,牺牲了生命。不管这些传说是怎样地不同,炎帝这种为人类效忠的精神是令人难忘的。据说在…西太原的釜冈,还存有神农尝药的鼎,义说在成阳山里,还可以找到砷农鞭药的处所,那山又叫神农原药草山。
中国的药材基本h全是草本,与五谷同为植物,隶属农业。跫。,由此可知古代皇帝到南郊祭祀,不但祭礼火神祝融,实际上是拜祭他的曾祖父——炎帝,他是太阳神,且兼农业之神,万物肇始靠太阳。阳光,本来就是植物生长的主要条件之一。如此,历代皇帝要在气候开始转为“炎热”的“夏天”去“篱郑”迎接“太阳”,也就不难理解了蕾夏和其它节日一样,也有习俗方面的副产品。
门先是秤人。农村家家户户都有镶度重物的大秤,用绳索把秤吊在门前树t:,下悬一·把竹倚,全家大小分别坐上去秤一秤,看看有多重。
夏天到;农,人人都会消瘦疲倦,就是所谓“蛀夏”。秤人大概是夏季前夕的体重记录,按旧时的农业社会来说,也算是一科生理上的卫生检查吧。

立夏是夏天的开始,天地万物生长茂盛,历来人们都非常重视这一节气。除了帝王的“迎夏”活动外,在民间也有各种各样的习俗

要说立夏里的传统习俗,那么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吃“立夏蛋”。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挂夏。”痊夏,属中医夏令季节性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微热少食,身倦肢软,渐见消瘦等。那为什么吃了“立夏蛋”就能避免挂夏呢?

原来,从立夏之后夏天就开始了,天气也逐渐炎热起来,很多人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小孩子就容易得痊夏,这可急坏了大人们,就在这时女娟娘娘告诉人们,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蛋或鸭蛋、鹅蛋,可避免痊夏。因此,立夏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鸡蛋外形圆圆溜溜,预示着人们的生活圆满幸福,吃“立夏蛋”可以避免挂夏,以保夏日之平安。
除了吃之外,“立夏蛋”还可以用来玩耍。有些地方,会在立夏这一天将煮好而没有破损的鸡蛋挑出来,然后用彩线编织成蛋套,把鸡蛋装进去再挂在孩子胸前,或者挂在帐子上。孩子们用鸡蛋互相拄撞,拄蛋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立夏这一天,人们还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熟,这就是“茶叶蛋”的由来。后来,人们还往煮蛋水里添加荀香、肉卤、桂皮等材料。煮出更加美味的鸡蛋。从此,茶叶蛋成为我国的传统小吃,一年四季人们都可以享用。

说完了有趣的斗“立夏蛋”,接下来了解了解“立夏饭”。在浙江杭州地区,立夏的前一天,孩子们会向邻家讨一碗米,称“兜夏夏米”。到了立夏这一天,大人们会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和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吃了以后可以预防中暑,这就是吃“立夏饭”。以后演变改为楼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觅菜黄鱼羹,还有雷笋、豌豆等佐料,取“五谷丰登”之意。立夏吃五色饭,还有一年四季身体健康的寓意。

此外,在浙江宁波,按照习俗人们会吃“脚骨笋”。即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1寸=3.3厘米)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相同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说吃了能“脚骨健”(身体康健)。再是吃软菜(君踏菜),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

在我国南方,流传着立夏“称人”的习俗。“称人”习俗的来历是这样的:民间相传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
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托之日,正好是这年的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年立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A相遗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阿斗,每次去则都要称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午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称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称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虽说这一传说与史实有出入,但反映了百姓向往“清静安乐,福寿双全”太平世界的美好心愿。

在立夏这一天,人们吃完午饭后就会挂起一杆大木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称体重:孩童则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称体重,谓立夏过称可免挂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称的时候,司秤人会边打秤花,边说吉利话:称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称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称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古诗云:“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描述的就是“称人”这一热闹场景。第二天,小孩子不能坐石阶,要么就坐七根,这样才能消散百病。地袱‘门槛)也不能坐,不然会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果不小心坐了一道门槛,就还要另外坐六道门槛构成七数,方可解魔。

除了上述比较典型的习俗外,在其他地方还各具有不同特色的风俗习惯。如在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在云南宣威地区,人们会在门上插皂英树枝和红花,含有黑(水)、红(火)既济之意,用以除秽驱邪,驱走虫蛇。在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为主,光饼一般由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在四川岩坦山区,家家要吃竹笋、槐豆,说吃了竹笋脚骨硬,好爬山;还吃青梅,烧青茶,以防痊夏;也有吃豆腐的习俗,说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蓄。在北方,人们的面食主要是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吃这些食物意在庆祝小麦丰收。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二十四节气网无关。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精华 ·推荐

热点 ·排行

  • 月排行
  • 周排行
  • 日排行

广告 ·推广

Copyright  © 2001-2013:二十四节气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言论!

Powered by discuz!X3.5|Licensed备案信息:备案中...

返回顶部